語文科

教學宗旨
中國語文教育配合整體教育方向,為學生終生學習、生活和日後工作建立基礎,因此要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以:
  1.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2.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3.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4.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5.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學習目標
中國語文科的學習由小學至中學是一個整體,分基礎教育階段及高中教育階段。各學習階段有延續、彼此照應又層層遞進的關係,最終配合課程宗旨,循序漸進的全面達成學習總目標。
  1. 小學及初中階段的學習目標
    1. 培養及增強學生的專注力,作為學習「聽」、「說」、「讀」、「寫」前的基本活動;
    2. 培養基礎的視覺、聽覺、觸覺、認識及理解符號、發音及肌能活動,作為學習「聽」、「說」、「讀」、「寫」的準備;
    3. 透過語言文字或非語言文字方式,培養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及明白別人感受的能力;
    4. 培養基本語文能力,透過實用語文提升融入社會的適應力;
    5. 透過學習語文,拓寬知識領域,提升學習動機和審美情趣;
    6. 透過語文素材,培養良好的態度、習慣、品德及社會意識;
    7. 培養思考、解難及自學能力;
    8. 初步體認中華文化及接觸文學。


  2. 高中階段的學習目標
  3. 配合整體的教育發展方向,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終身學習、成人生活、日後的職業培訓及持續教育發展奠定基礎。本課程讓所有學生在初中中國語文的基礎上再進一步:
    1.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2.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3.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4.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5.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評估方法
  1. 進展性評估:各級各組科任教師主要透過觀察學生課堂及課業的學習表現,並運用「教學計劃及學生學習表現紀錄表」作出進展性評估,教師會按學生表現調整教學進度,並於各階段填寫學行報告,以作紀錄。
  2. 總結性評估:語文科會進行階段測驗(高小至高中)及學期評估(全校組別,及填寫統計表及檢討表,以助教師檢視及分析學生之學習表現,並作出回應及跟進,如調適教學內容及作為學生組別調配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