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規劃
本校課程以學生為本,根據教育局課程綱要、主流學校課程、學生的認知發展及實際需要訂定「十二年一貫課程」。

將八大學習領域、九大共通能力及五種基要學習經歷融入課程設計,並加強課程的縱向連貫及與其他學科的橫向連繫。

小學班及初中班以成長發展為依歸,高中班則按離校後之需要作考慮。

透過電子學習、情境教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專題研習、主題教學、小組教學、變易學習、全方位學習等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達至最佳的學與教果效。


課程發展方向
學校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 2015)
聚焦-檢視學與教的過程與效能
深化-課程改革的正面影響
持續-提升學習的質素

學校課程持續更新的發展重點 (2015)
推廣 STEM 教育
加強資訊素養
加強跨課程閱讀/跨課程語文學習
推廣價值觀教育
電子學習

校本課程及教學內容設計
課程:
根據教育局課程指引,一般學校(主流學校)課程,並按學生的發展需要而訂定,目的為了實踐全人教育。




課業及練習:
參考坊間教科書,由老師按學生學習能力編寫學習內容。




課程調適
課程發展議會在二○○一年發表《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告書,為學校教育中各階段的學與教,建議一個由學習領域、共通能力及價值觀和態度三個互相聯繫的部分所組成的共同課程架構。學校可採用不同的組織方法、不同的廣度及深度的課程內容、靈活的學習策略及風格,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和不同需要。

健康教育科︰讓學生了解自己,建立正面的自我觀;亦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適應成長期中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及保護自己等。

英文科︰自18年度獲教育局批核開設英國語文科,於小學聘請NET,建立英語學習環境及氛圍,提升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

體適能︰讓學生恆常進行體能訓練,以提升身體的素質。訓練內容為初小以體育遊戲為主,高小及中學以循環訓練為主,亦會加入不同新的用具及器械以提升訓練效果。

獨立生活技能科︰按學生能力設計適切的自理訓練及社區適應活動,高中組獨立生活技能課程將會與通識科互相配合,安排相關活動,幫助學生為日後工作及生活上作出準備。


課程發展、提升專業、共享成果
學校多年參與教育局及不同大專院校的協作計劃發展各科課程
課程發展處特殊教育需要組協作研究及發展(「種籽」)計劃
高中課程各科、基礎課程各科、學習進程架構

特殊教育支援第二組及教育學院「點線面支援模式」課堂研究
應用「變易理論」於數學科

課程發展處特殊教育需要組校本支援計劃
基礎教育數學科
中國語文科教師學習圈(應用兒童讀物設計教材及策略運用)
初中科技教育_設計與科技科

教育局學校支援夥伴計劃
運用「學習進程架構」展示學生學習進展
基礎教育常識科」校本支援計劃

教育局校本專業支援組_專業發展學校計劃
運用「學習進程架構」展示學生學習進展


與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特殊教育需要組的協作



匯豐150週年慈善計劃
特殊學校校本教材電子化計劃



計劃目的
將學校已儲存的大量教材轉化為電子版本,建立大型的電子教學資源庫,讓學校可以靈活運用電子教材及共享資源

建立一個已包含電子教材的教學平台,提供更設合特殊教育的電子教學資源

實踐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推動電子學習應用在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成立「融合教育電子學習協會」(ELFIE)

促進教師在電子教學上的專業發展





 


    

匯豐150週年慈善計劃
特殊學習需要學童 智能機械人教育方案
Robot 4SEN 計劃

為實現機械人輔助教學的好處這目標,香港特殊學校議會(HKSSC)於是組織了一個團隊來實施是項計劃。

這是利用機械人開拓特殊教育教與學中規模最大的項目。主要項目成果包括約60套以主題和學科為基礎的學習探究示例,培訓工作坊,經驗交流分享會和用以傳遞資訊和連繫社區的項目網站等。
   


   





計劃與基督教服務處、教育大學及六間輕度、中度、嚴重智障特殊學校合作,發展互動式虛擬實境科技(VR)及無障礙歷奇。
無障礙歷奇:透過歷奇訓練,培育學生內在品格和正向的生活取態,為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