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及公民教育

午間故事欣賞
目標:
播放以「品格教育」、「人際關係」和「生命教育」等為題之動畫故事,讓學生透過故事人物之表現及經歷,明白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以及認識與人相處之道及珍惜生命。藉此幫助學生培育良好品格,並學習做一個好公民。

推行形式:
每週一次於午膳後小息,在宗教室或禮堂內播放動畫故事,讓學生能集體觀看及認識有關品格教育、人際關係、生命教育等故事。


午間時事真人SHOW
目標:
透過班主任與學生一起閱讀報章,加強學生對時事新聞的關注,從而關心社會及提升學生的時事觸覺。學生於活動中演繹新聞內容,可加強學生的口語及表達能力。

推行形式:
活動逢星期五隔周於禮堂進行,由中學班學生就新聞內容以5-8分鐘進行即場新聞報導及角色扮演,並分享對該則新聞之感受及作出回應。



節日品德及公民教育
目標:
在節日前以不同形式進行活動,加強學生在過節時關注應有的倫理品德及公民責任。

推行形式:
德公小組每年於不同節日前,以多種形式,如:話劇、分組活動、遊戲競賽、播放動畫、品嚐應節食品等,將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健康教育及環保教育等重要元素向學生傳遞,讓學生在過節時能懂得應有的品德及公民表現。

中秋節


父親節


農曆新年



饑饉活動
目標:
透過參與饑饉活動,讓學生對世界各地貧困生活的關注,引起學生反思,學習到幸福並不是必然的,要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樂意幫助身邊的人,學習凡事感恩,主動關懷他人。藉着進行個人饑饉籌款行動,表達對貧困地區生活的人關愛之情。

推行形式:
德公小組曾邀請學生參與由世界宣明會主辦的「饑饉三十」及「饑饉三十 - 8小時體驗營」活動。此外,每年本組亦會於校內舉行饑饉活動,活動形式以簡單食物,如:麵包、蕃薯、馬鈴薯等食物作為午餐,參加的同學需捐出當天午膳費用或以上,捐款每年會撥捐給不同的非牟利慈善機構,以支援本地或海外在生活上有需要的人士,此活動歡迎家長到校與子女一起參與。





綠化活動
目標:
透過不同的種植活動,讓學生從中學習如何愛護環境、認識有機蔬果的好處及懂得如何照顧植物。

推行形式:
本校主要透過參與不同的種植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種植及接觸植物的機會。如參與康文署每年度推廣之「一人一花」及「園圃保養」;匡智會推廣之「有機種植」;一年一度之「花卉展」等種植或觀賞植物活動。其中本校學生於「匡智香港賽馬會全港中小學社區有機農耕運動」中,更取得問答比賽的亞軍及種植活動的亞軍。




環保推廣
目標:
推廣及執行校園減廢及回收資源工作,從各種不同的回收及環保活動中,培養學生珍惜資源、減少浪費、愛護環境以及能承擔環保的責任。

推行形式:
在環保設施方面,於校園內多處地方設置資源回收箱、課室內擺放回收袋,方便師生實踐資源回收,減少製造垃圾。德公小組每年均會進行不同的回收資源活動,如回收光碟、塑膠花盆、塑膠樽等,透過活動提倡珍惜資源,減少浪費的良好生活習慣。此外,每學年更邀請校內五名中學生成為環保大使,培養學生對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及鼓勵他們以積極行動改善環境。





地球一小時
目標:
讓學生有機會參與熄燈一小時活動,並藉活動帶出環保減碳的信息。

推行形式:
每年本校均會報名參加3月份舉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德公小組會於「地球一小時」活動前一天,於學生午飯時段熄燈一小時以作支持及響應,並會於熄燈時段全校廣播有關環保減碳的信息。